书架 登录

星澜传奇

第 75 章

加入书签

    牢里实在昏暗,隔着一层皂纱,难以视物。为着方便,沈羡一触底便摘了帷帽,一路抓在手中。

    所幸她在瞥见外头有人的一刻便忙背过身去,盖上帷帽,刘令华终究是没能看清她的面容。

    她来得突然了些,仔细想来,又在自己意料之中。

    她能从沈羡的言行举止之中敏锐地觉察出不对劲,又亲自在此处耐心等她出来……

    沈羡自嘲一笑。

    要不称她是才女呢,如今一看,所言不虚。

    “慢着。”刘令华喝道。

    “这位……江州司马?”她打量着邓寻,视线在那身绯色官服之上停留许久,皱了皱眉,“我可不知自己何时邀了这样的贵客来山阴。”

    邓寻手搭在石砖上,闻言停滞片刻,身形一晃,默默退回沈羡身旁。

    他对刘令华的问题充耳不闻,只漠然回望,周身散发着抗拒气息。

    刘令华见他这般也不恼,没将他这点无礼放在心上,很是宽容大度,转而将目光放在沈羡身上。

    “你一定不是宣城侯之女。”她断言道。

    “没想到令华姐姐这么有意思,我可禁不住你这般逗趣……”

    “宣城侯之女几月前才因瘟疫病逝。”她沉声道。

    沈羡心重重一跳,敛去笑意,心下沉思。

    她这是对自己的身份有所怀疑,但暂且不知她方才所言是笃定了的事实,还是大胆试探,要她慌乱,从而露出马脚?

    就算她所言为真,在此之前,又为何要表现得毫无戒心,拖到现在才向她坦白?

    再问问看。

    “我这人傻了些,有时旁人说的话真真假假都辨不清,令华姐姐莫再拿我开玩笑了,我可是要当真的。”

    “再说了。”沈羡佯装委屈,“那日宣城这么多人在,都没人说什么,如今为何以为以为我是个假的?”

    “我也很好奇原因。”刘令华毫无动摇之色。

    “那几人一心求仙问道,对其他事不管不顾,对此一无所觉便罢了……”

    刘令华睨她一眼:“你好大的能耐,能让这苏家小姐也一并陪你作戏。而那时我也想知道,你来江州,究竟是在找什么、查什么?”

    苏韫晓也知道?

    此刻沈羡却无暇沉浸于得知此事的震惊中。

    邓寻埋在阴影里,还是方才的沉默,双手背于身后,看一眼沈羡,视线再轻飘飘掠过刘令华,无声询问她。

    沈羡摇摇头,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“虽说她知晓了这么多,却也没到强硬封口的地步。”沈羡低声道。

    “她若怀着敌意,方才都无需出现在我们眼前,只消将石砖一盖,大石一压便是。”沈羡耐心解释,“与其说刘令华要趁我们处于牢底,陷入弱势之时要挟什么,不若说她只是好奇我手中捏着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刘令华忽然不复方才的盛气凌人,扯出一个笑,变得温和了些。

    “我不想知道帷帽下是什么人,也无意加害于你……”

    “若你肯将你所知道的对我说一说,这事儿就这么过了。”

    ·

    “行了。”刘令华道,“说了这么多,你就是想打破昔日我对刘氏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,好让我对这个生我养我的家族死心,最好还能帮你吗?”

    “私牢里的人我会派人帮忙救治,其中能辨认身份的,也找找他们的亲眷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……”刘令华有些无奈地闭了眼,“我还是不肯相信,刘悦能将自己的族人折磨成这般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“他在我面前明明表现得极为温和有礼。”

    “他的私下行径与他表面那副面具截然相反,你一时不肯接受,也是人之常情。”沈羡道,“信不信的,我说了也是徒劳,令华姐姐亲自看了便是。”

    言罢,她补上一句:“足够胆大的话。”

    刘令华罕见地没有反驳,想来心下已是信了几分,却还对刘氏存了一分希冀。

    “我不会轻易被你煽动,会自己去看。如若你所言属实,我自有我的应对之道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这不是为了帮你。我只是不愿成人之恶,也看不得有人助纣为虐、为虎作伥……包括我的族人。”

    “那便谢过令华姐姐了。”

    沈羡见事情解决,草草道别后便起身向外走。

    刘氏园林相较苏家小了许多,只一会儿,便能看见视线尽头那辆安车。

    “没想到你还挺善良。”邓寻别扭道,“那个刘令华也还行。”

    “接下来去哪儿?”

    沈羡忽地驻足,偏过头来,斟酌了一会儿。

    “去永兴。”

    “你确定?”

    邓寻憋了半天劝阻的话,支支吾吾的,到头来却只憋出一句:“你死了,我也要死的。”

    沈羡有些好笑地看他猛猛拍着自己的脑门,发出清脆的响声,一脸痛苦和懊恼。

    “你放心,留着你还有用,怎么会杀你?他只是怕你敷衍此事,不肯上心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邵览还在京口忙着招揽流民帅、合并流民军的事,无暇顾及江州。”

    “一旦江州出事,不必管我,你先去处理。”

    “走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建康,太极殿西堂。

    陆衡指尖一拨,竹简应声卷起,他左手侧是高高一摞,握着那卷奏疏,欲将其置于其中,抬起的手忽在空中停滞,人也随之定住一瞬。

    他转念一想,将那竹简退了回去,推到空荡的右手边。而后身子后仰,贴着椅背,双手抱臂,揉一揉眉心,吐出一口浊气。

    短短几日而已……

    奔赴战场才短短几日,刘序便已频频向建康来报,声称兵力不足,向朝廷请求援兵——求的,还正是邵览的流民军。

    可他趁代国才灭成国,代国人立足未稳之际仰攻关中,一路分明顺风顺水,何来兵力不足之实?

    是以,刘序屡次来报,陆衡便屡次压下奏疏不发。这么一来一回,刘序也算是有所收敛,从求流民军相助,到求分拨亲军,陆衡亦一一压下不发。

    对着极其相似的奏疏,如今陆衡却陷入犹豫。

    刘序极尽招摇地打着“克复中原”的口号,捞取天下百姓的赞誉,顶着一众人期许的目光攻打关中,而后便是洛阳。

    他此刻一味回拒,但若刘序有朝一日真能深孚众望收复洛阳,介时屡屡“阻挠”的陆衡,可就成了千夫所指。

    此事还需斟酌。

    陆衡直起身,目光转向案上一隅的信笺,神色便不由得柔和些许。

    他缓缓展开来细细读着……但很快,他不自觉地抿紧薄唇,眼神愈发凝重,拐了一只墨笔,移来一张绢帛,提笔欲书。

    “陛下,太保刘渊受召来见。”

    陆衡搁置墨笔,压下绢帛,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刘渊着一紫色官服,足登笏头履,从上至下,一丝不苟。

    直到门扉轻阖,眼前骤然昏暗许多,陆衡才后知后觉,已是薄暮时分。

    此刻再看案上事物,也无端变得模糊许多。

    或许见过刘渊以后,他能做下决断。

    “无需拘谨。”陆衡一指座椅,“今日唤刘卿来,是想过问你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信得过刘卿,便直言了。”陆衡语气轻松,目光却跟得紧,“若刘序攻下洛阳,你想替他讨什么赏赐?”

    “此事,臣何敢妄言。”刘渊迅速回道,“事关重大,更不敢替他讨赏。”

    方才那只是自谦,旋即,他委婉道:“只是……从今朝算起直到前朝,天下人已有四十余年不曾涉足关中,更无论洛阳。”

    “世家也好、百姓也罢,他们虽南迁已久,对北方的印象恐怕早已淡去。但他们所心心念念的,一定是长安洛阳……和当初那个四方来朝的国家。”

    “的确。”陆衡问,“若他果真能为天下百姓夺回洛阳,事成之后,封公加爵,食邑万户,如何?”

    “他毕竟年轻莽撞,陛下也莫要将其官职抬得太高。”刘渊有所暗示。

    陆衡忽地陷入沉默,敛眸不语,桌案之下,只将那座椅扶手当作碍眼的事物,越收越紧,妄图将其揉碎扔了去。

    他定定看着刘渊,刘渊亦无畏惧,兀自安坐,大方地回视。

    片刻,陆衡扯了扯唇角。

    “你还真是敢要啊。”

    “多要仰仗陛下恩泽。”

    是刘渊以为自己手中捏着必胜的把柄,以天下人的愿景相诱,用众叛亲离,孤家寡人的结局要挟,如今才会如此自信乃至张扬,连多余的谦辞都不肯说一句吗?

    陆衡明白刘渊要的不是封公加爵,食邑万户。

    他要的是陆衡将刘序封为将军,要的是将军府,是自行招募僚属,掌握部曲,是整个刘氏重握公然与朝廷作对的底气。

    于情于理,他都该情愿被刘渊冠冕堂皇却无懈可击的计策牵着走。在那之后,是刘序一跃成为不世之功臣,刘氏功高震主,而后他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世家的阴霾再度覆盖在陆氏的头上,世代不散。

    最后他会沦为第二个陆豫,而陆氏执掌神器未逾十年便短命而亡。

    “不可。”

    室内昏暗,刘渊呆望着他,却也只能清晰见得他一双平静如水的眼。

    “一直以来,我都颇为疑惑。明明刘氏所为桩桩件件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事——手足相残,摄政造反。到头来为何还能出淤泥而不染,博得一个族人大义灭亲、高风亮节的好名声?”

    “所以,刘卿所提的诸多要求,怕是不能满足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这般污蔑刘氏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

加入书签

友情链接